善良,不少人总是变着花样,说善良的好处。
但又有不少人说,过度的善良会毁掉我们,也不无道理。
但我认为,只有会共情的人,才能把握好善良的尺度,才能用合适的方式与人为善。
而最高级的善良,一定要学会共情。
01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位精神病人,认为自己是一只蘑菇,于是就蹲在角落里,每天不吃也不喝,像一只真正的蘑菇一样。
如果让我们来治疗他,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们可能会说:“你不是蘑菇啊,赶紧起来吧。”
我们可能说上百遍千遍,甚至还会过去拽他起来,这个病人必定还是会无动于衷,一动不动地做自己的蘑菇。
真正的心理医生是这样做的:“他也撑了一把伞,蹲坐在了病人的旁边。”
病人很奇怪地问:“你是谁呀?医生回答:我是一只蘑菇呀。”
病人点点头,继续做他的蘑菇。
蹲了一会儿,医生站起来走了一会。
病人不解地问:“你是一只蘑菇你怎么能动呢?”
医生说:“蘑菇也可以动啊。”
他说,“哦,原来做蘑菇也可以动。所以他就跟着动。”
然后医生开始吃饭,他就问:“你怎么可以吃饭啊?”
医生回答:“蘑菇不吃饭怎么长大?”
病人觉得对,也开始吃饭。
几周之后,这个人就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一个启示:
“共情说难很难,但也挺容易,只不过是在别人遇到困顿时,蹲下身来,陪他做一只蘑菇,而他,必然也有让自己生活重新快乐起来的能力。”
学会共情,才能触摸到别人心底的柔软,才能用自己的善良,真正对他人有所帮助。
02
有位朋友,他人缘特好、人脉很广,还很会照顾人。
那年他创业的时候,四面八方都有人帮忙。
我们问他怎么“修炼”的,他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高中时搬了新家,隔壁的男主人是位警察。
高三的某天,这位警察因公殉职了。只剩下了10岁的儿子和孩子的妈妈。
以前他放学回家,从不拿钥匙,会喊爸爸来开门。他爸下班早会先到家。
邻居警察过世后,爸爸特别嘱咐他,以后你自己带钥匙开门别喊爸爸给你开了。
朋友不知所措问,“为什么”。
爸爸说:“你一喊爸爸,隔壁小男孩听见会不好受的”。
从此以后,他知道别人有什么不愿提起的东西或者不好受的某个点。
都会刻意的避开,不小心提起也会立刻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