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公共文化空间布局,建设宜居宜业乡村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承担着塑形、铸魂的特殊功能,在继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融合当代文明的同时,丰富乡村群体的精神世界、促成和美和谐的人际网络。为了更好地了解乡镇中的公共文化空间建设,7月25日至7月31日,小学教育系“游必有方”暑期三下乡调研团队在桐城地区开展实践活动,撷取“一站一街两广场”为调研样本,进行深入调查与交流,在点滴中切实感受“乡村振兴”的伟大进程。
7月25日,调研团队围绕着本次实践主题在指导老师李晶晶、徐庆侠和丁彩云的主持下召开部署会议,讨论细化活动环节,并进行任务分工,保障活动的有序展开。
7月26日,调研团队来到了范岗镇综合文化站,受到范岗镇镇政府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并与该镇文化站站长戴先飞、老年大学副校长黄烈鸣进行了深入交流。戴站长带领队员们参观了文化站的内部建设,逐一讲解了文化站“阅读吧”“健身吧”“亲子吧”等区域的功能;黄校长以“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为主题向队员们介绍了范岗镇老年大学办学的宗旨和理念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交流中,队员们不仅感受到了两位领导的亲切随和,更感受到了基层党员干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进乡村振兴工程建设的使命担当。
次日,调研团队前往范岗法治文化广场就文化站及休闲广场建设和使用情况进行居民满意度问卷调查。为了使调查对象更具有普遍性,实践小组成员将调查对象分为儿童、中年、老年三个不同年龄段的群体。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居民对综合文化站和社区广场的了解程度、使用频率以及公共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等。
7月28日,调研团队前往千年古镇——孔城镇,拜访了两位扎根老街的民间艺人:书画家伍先乐和摄影家张启如,就桐城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两位先生对队员们的到来表示热情的欢迎,并积极展示了自己的文创作品。他们或用一首隽永的诗,或用一张沉淀历史的照片,记录着、见证着文都桐城的古韵以及新时代下的飞速发展。队员们细心看、静心听,在老街浓郁的文化气息中体会着人文荟萃的精神陶冶,并由衷表示从两位先生的言行之中感受到了无数个平凡的民间艺人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阵地上的坚守之心。
7月29日,调研团队在孔城老街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贯彻环保理念、传播优秀历史文化。灿阳高照下,队员们服务的热情也更加炽烈,勤劳奋战整个上午,有的当起了“环卫工”,捡垃圾、清扫地面,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充当“讲解员”,为外省远来的游客提供孔城老街景区讲解和导览服务,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桐城文化。
7月30日,调研团队来到孔城镇徽商生活广场就休闲广场建设和使用情况进行居民满意度问卷调查。不到傍晚六点钟,广场上早已热闹非凡了,舞蹈、运动等活动纷纷展开,人们的脸上皆挂满了幸福的笑容。在交谈与调查中,队员们感受到文旅结合的发展模式不仅促进了当地村民的创业创收,也极大地充实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宜居幸福感。
7月31日,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已走向尾声,调研团队在指导老师李晶晶的主持下召开总结会议。会上,队员们谈收获、聊感想,皆表示通过此次调研和实地走访,深刻感受到了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公共文化空间是乡镇居民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阵地,它丰富着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传承着优秀传统文化血脉。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自觉担负起祖国的文化建设事业,敢为人先,奋勇前行!
(撰稿:丁贤玉 核稿:李晶晶)